在“雙碳”與環保攻堅雙重背景下,
上海雷磁酸度計以技術創新破解監測痛點,既為環境監測機構降低72%的時間成本,更以精準數據筑牢水質達標防線,成為環保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。pH值作為水質監測的核心指標,直接反映水體酸堿平衡狀態與污染程度,是判斷水質是否達標的關鍵依據。上海雷磁作為國內電化學分析儀器頭部企業,其酸度計憑借精準、高效的技術優勢,已成為環保行業水質監測的核心裝備,為地表水、飲用水等多場景達標監測提供可靠支撐。

在地表水批量監測場景中,上海雷磁酸度計通過系統聯用破解效率與精度難題。環境監測機構常面臨雨季樣品量激增至每日200組的壓力,傳統人工檢測單樣品耗時5分鐘,且易因操作差異導致數據偏差。雷磁SCH-02自動進樣器與PHSJ-6L精密pH計構建的聯用系統,實現“自動取樣-精準檢測-數據記錄”一體化流程:48位樣品盤可單次加載全量樣品,三級智能清洗將交叉污染率控制在0.05%以下,每20組樣品自動校準確保符合HJ962-2018標準要求。數據顯示,該系統處理48組樣品僅需67分鐘,效率較人工提升4.6倍,解決雨季檢測延誤問題。
飲用水安全保障中,雷磁酸度計成為工藝調控的“精準導航儀”。依據GB5749-2022標準,飲用水pH需穩定在6.5-8.5區間,而pH微小波動即影響余氯穩定性。雷磁PHSJ-6L以±0.002pH的高精度,捕捉加堿調節時的細微變化,配合自動溫度補償功能,消除環境干擾。某水廠應用中,其連續監測數據成功建立“pH-余氯-輸送時間”關聯模型,發現pH7.5時余氯半衰期達15小時,較pH6.5延長近一倍,為工藝優化提供數據支撐,保障管網末端水質達標。
從實驗室到監測現場,上海雷磁酸度計的場景適配性持續拓展。便攜式型號內置鋰電池續航超10小時,可直達管網節點現場檢測;原位機型以不銹鋼探頭適配黏稠水體測量,數據可直接對接LIMS系統實現溯源。這種全場景覆蓋能力,讓水質監測從“事后核查”轉向“全程管控”。